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企业会员登录企业会员注册公共服务关于商都车网网站地图

网上4S店

车型大全

购车计算
您现在的位置:商都车网 > 车饰用品 > 避免隐患!夏季车内摆放物品注意事项

避免隐患!夏季车内摆放物品注意事项

来源:商都网汽车频道  时间: 2014-07-03 11:36:26  编辑:木子

导读:我们都经历过炎炎夏日进入车内时的那种高温煎熬,并且绝大部分人都会立刻打开车窗,同时把空调打开对车内进行降温。人且如此,那么大伙有没有想过我们平时放置在中控台周围的物品呢?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它们往往正经历着高温的灼烤,而在高温的作用下,这些物品或可能有爆炸危险,或可能会产生对人体不良的物质。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夏季车内物品的摆放,看看哪些物品是不能暴晒的,而对于避暑,我们也有一些简单的招数可以提供给各位做参考。


  ● 这些物品危害小一些不过我们还是不建议放在车里

  ■ 香水

  隐患指数:★★★

  相信大家都听过《香水有毒》,在这里我们不评价这歌如何,不过从物理化学现象来看,这首歌的歌名倒是完全正确的。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香水的特性:通常采用生物提取成分的香水在25℃以上便会发生氧化,也就是所谓的变质,但这是调香师有意为之的做法,目的是让香味更浓郁,当然好的香水变质后闻起来会更舒服,但劣质香水则容易产生头晕、恶心等症状。


  夏季车内温度很高,通常远远超过25℃,道理同瓶装水一样,过高的温度会使得香水中的一些化学成分挥发,进入空气,其中是否含有有毒成分就很难保证了,并且也有不少专家表示长期接触劣质香水也会导致呼吸道疾病。除此之外,酒精是香水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香水基本都具有助燃性,而不少车载香水都采用玻璃瓶体,如果恰巧瓶体类似凸透镜的造型,产生的聚集光如果点燃香水,那就很容易发生爆炸。另外,如果瓶体的强度不是很高的话,当车内温度过高,香水挥发出的气体也会撑破香水瓶,发生“爆炸”。(有关车用香水是否会爆炸的实验,请点击查看此文章)


  如果对车内的气味有很高的要求,一定要使用香水的话,我们建议大家采用这种固定在出风口的固态香水,其优点在于:固态香水一般不会盛放在玻璃器皿中,即便经过阳光长时间烘烤也不可能发生爆炸,但缺点是他的香气比较清淡(有些朋友可能更青睐这种香水),并且香味散发的持续性要比液体香水快得多,需要经常更换固体“香芯”从而保证香味。

  ■ 塑料玩具

  隐患指数:★★★

  不少车主喜欢在仪表台中央放置塑料玩具,看着很有个性,很“萌”,殊不知在此处放置物品对于行车来说是极度危险的!另外对于本文聊的暴晒问题来说,这些塑料玩具都采用PVC聚氯乙烯材料制成,这种材质的优点是可塑性强,价格便宜,缺点为不耐热,最高只能承受81℃,遇到高温容易产生有害物质。设想一下,在烈日暴晒下的车内,塑料玩具慢慢放出有害物质进入空气,这将对驾驶员及乘客造成一定的健康危害。


  另外,我们提倡不要在仪表台及中控台上摆放任何物品,比如手机、香水瓶等,万一遇到紧急情况需要紧急制动,这些物品很有可能会对着风挡玻璃撞去,如果因此而损坏风挡玻璃岂不是很不值?另外在车速较快时,万一发生车祸,这些东西由于没有被固定住,因此它们会像炮弹一样在车内来回冲撞,对于驾驶员及乘客来说都是致命的!

  ■ 眼镜、放大镜

  隐患指数:★★★

  有不少年长的车主都有老花眼,并且他们更习惯看地图而非使用导航,众所周知地图上的字密密麻麻太过细小,他们也会在车内备一副放大镜或老花眼镜。这样其实没什么问题,不过如果眼镜或者放大镜没摆到正确的位置,就容易产生隐患了。道理和之前提到的某些香水玻璃瓶一样,镜片也容易形成“凸透镜”效果,对车内造成破坏。



  正确的做法将眼镜收纳进眼镜盒内,然后将眼镜盒放在车内避光处,以免温度过高佩戴的时候烫疼或者烫伤自己。在这里说一下墨镜也是同理,为了避免佩戴时烫伤,可以收纳进车辆自带的眼镜盒内。而放大镜,我们建议放在手套箱或扶手箱里,毕竟它的使用率并不是很高。

  ■ 相机、手机

  隐患指数:★★★

  相机及手机作为精密的电子设备,通常对工作温度都有一定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无法正常运作,甚至产生损坏。夏季车内温度较高,并不适合将相机或手机长时间放在车内经受暴晒。另外,不少人习惯在中控台上贴一块防滑垫,平时将手机放在防滑垫上,拿起来也方便,其实这么做的结果很有可能是手机受到太阳暴晒导致死机或过热报错。





  除此之外,说一个和季节性无关的原因,毕竟现在社会治安还没达到“天下无贼”的程度,因此,类似相机、手机这类体积小,方便偷盗并且能迅速转售的电子产品通常都是小偷们的“最爱”。所以,我们建议大家最好能够随身携带贵重物品,留点心眼,别遗落在车内。


关键字:汽车 摆饰 

加入商都车网购车团,享最大团购优惠!

网友评论
更多热点车型
更多试车视频
推荐新闻
更多热门专题
关于商都车网版权声明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诚聘英才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