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酷车中国 时间: 2011-03-30 08:33:54 编辑:寒武纪
导读:15时40分,剩余车位326个;16时10分,剩余车位323个。这是记者周日下午在天河创展中心停车场附近一块电子显示牌上看到的信息。那块电子显示牌竖立在广州体育东路与创汇街交界的马路边。牌子上除了大大的"P"字标识和一个指明方向的横向箭头外,就是用绿色LED发光材料不停滚动播放的数字,实时反映停车场内剩余车位的数量,引导过往有需要的驾车者前往停放。智能交通停车难、堵车苦,这是很
难点:
主动权在各业主单位
在连日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于前往珠江新城的自驾车一族而言,停车难始终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在珠江新城区域内,很多路段的交通指示牌上都没有标注附近哪里有停车场可供泊车。只有在黄埔大道华夏路口、金穗路华夏路口、临江大道冼村路口等少数几个路口,交通指示牌上有信息标识了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停车库、北部车库等珠江新城内的停车库的位置。但是,当记者昨天按照临江大道上的交通指示牌提示,来到位于花城广场地下负一层的"地下空间停车库",发现那里的门口还围着铁丝网。现场的保安说,地下空间停车库"目前还不对外开放"。至于何时能够对外开放,他们也不清楚。另一方面,在华政路等路段的不少停车场,甚至还打出了"内部停车场不对外开放"的字样。
针对记者提出的珠江新城预订停车位应用服务系统何时能建成启用的问题,市交委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不好说!"因为,严格说起来,该方案目前还只是一个思路。"首先,交通治堵方案还没有正式获得市政府常务会议的审议通过。其次,虽然从技术的层面说,市交委的智能交通管理平台可以保证珠江新城预订停车位应用服务系统开通无碍,但珠江新城区域各停车场所属的业主单位是否愿意纳入交通部门的停车位动态信息化管理系统还是个大问题,主动权在各业主单位,交通部门只能进行协调,而不具有强制力。"
利好消息:
导航仪带你
绕开堵车路
记者了解到,相对于停车位预订服务应用系统建设的艰难推进,针对车主们普遍反映的堵车问(微博)题,交通部门利用智能交通技术平台研制的动态导航仪进展非常顺利,比较成熟的动态导航仪样机有望在4月份研制成功,并在今年上半年年底前,面向广大车主推出市场化的车载动态导航仪产品。
实时显示交通拥堵情况
与常规的车载导航仪相比,动态导航仪的先进之处在于,它可以帮助车主快速掌握全市中心城区的各条道路,尤其是他想要去的目的地及沿途道路的实时交通拥堵情况。相关视频信息与交委交通指挥中心后台管理平台直接相连,2分钟实时更新一次。
届时,凡是购买安装该款仪器的车主,在广州市区开车时,只要一打开导航仪,输入即将前往的目的地,该仪器将自动告知和引导车主沿着一条最快捷的道路前往目的地——这条路不一定是最短的,但一定不会是堵车的线路——绕开堵车的路段。不仅如此,在动态导航仪的服务菜单中,就有"停车场"一项。
20种交通信息查询方式
换而言之,将来全市的停车场停车泊位动态信息化管理系统建成后,车主只要购买安装了这种动态导航仪,即使不知道预订的停车场泊位在哪里,车主也可以"按图索骥"顺利抵达目的地。
对于没安装动态导航仪的车主及不开车的普通市民一族,智能交通信息平台也准备了数字电视、车载电视、网络查询、手机短信、彩信、交通电台广播、道路交通诱导屏等20种交通信息服务查询方式,方便他们及时掌握全市城区交通状况,以避开拥堵路段,让交通出行更加顺畅便捷。
规划疏导
广州正在编制综合交通规划
2020年主城区公共交通占七成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七成
根据规划,广州力争到2020年建成15条线路共545公里的轨道线网,实现"3060"时空和"6540(7070)"客运目标——3060时空目标是指环城高速内30分钟可到达市中心,外围副城区60分钟可到达市中心;6540(7070)客运目标是指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量达到65%(主城区占70%),轨道交通占总公交出行量达到40%(主城区占70%)。
交通疏导、治堵无疑是大城市遇到的共同难题,不少交通、规划专家表示,最根本的一条是要将人流引出中心城市。而广州规划局正在编制新的综合交通规划,与2020年广州市战略规划一起,从更高的层面对未来的交通进行引导。根据规划,广州力争到2020年建成15条线路共545公里的轨道线网。
拓展新城分流人口
根据《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纲要》,广州要构建两个新城区(东部山水新城、南沙宜居滨海新城),提升三个外围城区(花都城区、增城城区和从化城区),加快教育、行政、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不断完善综合配套和城市服务功能,增加就业岗位,形成人口的反磁力,截流新增人口并将部分中心城区的人口吸引过去,达到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交通的作用。
有了新城后,人流就会"外流"、交通就会疏解吗?很多居住在番禺、金沙洲等地,在城里上班、在城外居住,每天挤地铁、挤公交车上下班,客观上也加剧了交通拥堵。对此,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贺崇明表示:"居住人口和就业岗位大跨度分离,导致市民出行距离加大,加重了交通负担。我们老说从单中心转变成多中心,谈起来容易。广州郊区化扩展之后,与5年前比主城区人口没变,就业岗位却增长了33%,而外围新区居住人口增长了81%。在郊区化扩展里面,公交没有同时扩展,被迫选择购买小汽车。"
为何空间拓展不但没有缓解交通拥堵,反而加剧呢?贺崇明表示:"主要是功能调整不足,很多优质的小学、中学仍然集中在旧城区、中心城区,新区虽然说有配套、有医院,但有人看不上,还是要把小孩送到中心区,医院也是一样的。如果这两个不解决,功能拓展是很难实现的。"
建成545公里的轨道线网
根据规划,广州力争到2020年建成15条线路共545公里的轨道线网,实现"3060"时空和"6540(7070)"客运目标——3060时空目标是指环城高速内30分钟可到达市中心,外围副城区60分钟可到达市中心;6540(7070)客运目标是指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量达到65%(主城区占70%),轨道交通占总公交出行量达到40%(主城区占70%)。
对此,贺崇明认为,广州已有很好的轨道交通基础,应好好利用这一条件来疏导交通。尤其是在居住郊区化地区。此外,将开展以交通为主导的轨道站点800米周边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并提供高品质的步行系统和良好的非机动车接驳系统。他认为:"现在的城市设计是以交通为主导的城市设计,而且轨道沿线用地开发应与设施建设同步。"
据悉,目前广州已经建成开通轨道交通一号线(西朗-广州东站)、二号线(广州南站-嘉禾望岗)、三号线(白云机场南-番禺广场,天河客运站-体育西路)、四号线(黄村-金洲)、五号线(滘口-文冲)、八号线(凤凰新村-万胜围)、广佛线和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通车里程共236公里;日均客运量已近500万人次,初步实现了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
贺崇明认为:"广州在特大城市里应坚持以轨道作为发展核心。在今后的五年里,需要每年建四五十公里轨道长度,如果在2015年达到450~500公里的长度,就能从根本上打造公交都市的主题。"
新区以公共交通
为导向进行开发
与此同时,记者也发现,在广州南站地区、白鹅潭地区和白云新城等新区的功能规划中,交通被提到了一个重要位置。规划部门提得最多的就是TOD模式——也就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在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广州南站地区被称为继广州老城区、珠江新城后的第三增长极,在其规划中就提出,将采用大疏大密的空间组织形式,高密度路网、大型绿化广场、沿路绿化带等开敞空间,确保地区交通疏解能力。另一方面4.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采取高强度开发,地块净容积率高达8~12左右,沿未来轨道交通站点及多处大型公交站点500~800米范围内布置高强度商务、商业及居住功能。
作为广州"中调"和广佛同城化的重要节点,白鹅潭地区的交通规划更是以突出轨道交通为主,途经的轨道线达十二条,分别是:广州城 市轨道有六条:轨道1号线;轨道5号线;轨道6号线;轨道11号线;轨道19号线;轨道10号线。
城际轨道有四条:广佛城际;广佛肇城际;广佛江珠城际线(未定线);广珠城际。
广佛衔接轨道有两条:佛山5号线接窖口;佛山地铁6号线于花地大道南接广州10号线。
市规划局负责人表示,沿轨道交通节点将高密度开发,外围地区低密度开发,在重要的轨道交通枢纽站点周围形成一个个高密度的商业组团。交通规划以地铁枢纽为核心,规划通过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步行交通无缝对接。规划多种交通方式的选择,包括城际铁、地铁、公交、游艇、水上巴士以及完善的自行车和步行系统等。
各级商业中心沿轨道交通枢纽站点布局,小区级商业设施以5分钟服务半径沿公共交通站点布置,不同等级商业设施共同构成完整的商业中心体系。规划27个独立停车场,设置24个公交站场。
加入商都车网购车团,享最大团购优惠!
2022/9/19 11:45:12
2018/11/19 9:31:40
2018/11/14 11:22:32
2018/1/22 18:20:04
2018/4/2 10:30:56
2018/3/19 9:58:09
2018/2/23 14:25:39
2017/11/27 17: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