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企业会员登录企业会员注册公共服务关于商都车网网站地图

网上4S店

车型大全

购车计算
您现在的位置:商都车网 > 行业新闻 > 2011年深度调整 部分车企是否陷入生存危机

2011年深度调整 部分车企是否陷入生存危机

来源:酷车中国  时间: 2010-11-26 08:50:41  编辑:寒武纪

导读:2011年将成汽车行业调整年       熟悉中国汽车市场的人们都知道,这个市场的年度行情常常呈现出“跷跷板”规律——某时段的市场景气,往往会带来下一时间段的利润停滞不前甚至负增长。更为微妙的是,当跷跷板的一段跷得越高,另一端就会被压得越低,反之亦然。跷跷板周期又现 &n

新能源汽车研发:

三纵三横布局已形成

        目前,世界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包括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高效的生物燃料等。混合动力汽车结合了汽车的效率优势、和部分时间通过发电机提供能量的混合优势。而电动汽车没有内燃机,单元化依赖发电设备的能源储存或电池组提供能量。目前电动汽车和混合电动汽车的数量还相当有限,但各大汽车制造商都在对该领域的投资。而氢燃料汽车技术是基于氢转化为电能。由于成本高昂,目前只有非常有限的几个厂家在生产。

        而根据国元证券的研究报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发力量,经过10 年突破,业已经形成了“三纵三横”的格局。所谓“三纵”就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与燃料电池汽车;而“三横”则是指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电池及其管理系统。

        在“三纵三横”的研发格局中,参与的车企与科研机构也有不同的分工与侧重,如清华大学侧重氢燃料电池大巴,北京理工大学侧重纯电动大巴,同济大学侧重燃料电池轿车;一汽、东风、长安、奇瑞等企业主攻混合动力轿车;上汽主攻氢燃料电池轿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下属的天津清源主攻纯电动轿车;中信国安盟固利、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则主攻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的研发。

        各有侧重的研发格局,无疑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迈出的第一步,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中,还面临着研发投入不足、配套标准、法规几近空白、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瓶颈。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草案已经出炉,相信在明年就会出台。从目前透露出的《规划》细则看,中央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上的投入将达到千亿元以上,而相关标准制定也被提上了工作日程,系统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正在构建中。

电动轿车:

民营企业为何领跑大国企?

        此前曾有分析人士指出,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商业化车型将包括小型电动车、轻混型轿车及新能源城市客车。而目前国际电动轿车市场虽已发展的如火如荼,我国却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融入进了这个新兴市场。

        虽然国内产业又一次落在了国际竞争的后面,但幸运的是,少数融入到此次竞争中的中国企业,如比亚迪已经已经在业内占据了一席之地。

        以制造电池起家的比亚迪提出进军汽车领域的设想时,曾引起业界的哗然。毕竟,在当时,电池与汽车看似两个不相关的行业。但电池制造商的背景却成就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跑者身份。

        比亚迪在动力电池方面的研究成果一直处于世界前沿,其独有的铁电池技术代表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最新成果。公司旗下的F3D M低碳版是全球首款面向个人销售的双模电动车,也是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而公司日前在高交会上推出的额e6纯电动车,综合工况下续航里程达到300公里,也代表了当前较成熟的纯电动车技术。

        一个行业发展的重任终归不能由一家企业单独承担,虽然目前,一汽、东风及奇瑞也纷纷在电动轿车领域有所动作,但纵观各车企在此领域行进的速度不难发现,民营企业对电动轿车的投入力度远远高于国资背景的各大车企。

        这背后的逻辑恐怕在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过去几年,汽车行业的利润高涨,让大型汽车厂商的日子都过得很舒坦,而缺乏国资支撑的民企却始终如履薄冰,时时刻刻观察着市场风向标的变化。但毕竟,付出终归带来了回报,比亚迪从高交会上满载而归。而对于尚站立在电动轿车阴影中的行业龙头们,也许可以默默思考下自己的未来。

电动客车:

地方政府实力大比拼

        相对于电动轿车的自主发展,但由于产品的采购对象具有单一性,电动客车生产厂家能否挖到第一桶金,就要更多的倚仗其背后的地方政府的政府采购力度了。

        目前,我国在电动客车的研究上具有较先进的水平,且培养了一批包括北汽福田、中通客车、南车股份、安凯汽车、宇通客车、金龙汽车、一汽集团在内的电动客车领域的领军企业。虽然这些企业的产品技术特点各异,但其背后无一不站着实力雄厚的地方政府。

        起步之初,地方政府通过加大采购力度给企业以必要的支持无可厚非,况且电动客车本身本身投入大、回报慢的公共产品特征也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倾斜。但放眼行业的未来,电动客车产品减少地域性的销售特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地区流动,才是行业发展的长远之计。
 

加入商都车网购车团,享最大团购优惠!

网友评论
更多热点车型
更多试车视频
推荐新闻
更多热门专题
关于商都车网版权声明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诚聘英才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