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企业会员登录企业会员注册公共服务关于商都车网网站地图

网上4S店

车型大全

购车计算
您现在的位置:商都车网 > 行业新闻 > 丰田中国继续保守 明确暂时不做合资自主

丰田中国继续保守 明确暂时不做合资自主

来源:酷车中国  时间: 2011-03-10 10:10:48  编辑:安宁

导读:日前,丰田汽车常务董事毛利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丰田中国未来几年内不会发展合资自主品牌。”这样的话在如今合资企业自主品牌将打压中国土生土长自主品牌的讨论声中,可能会赢得自主品牌的掌声。

     日前,丰田汽车常务董事毛利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丰田中国未来几年内不会发展合资自主品牌。”这样的话在如今合资企业自主品牌将打压中国土生土长自主品牌的讨论声中,可能会赢得自主品牌的掌声。

     然而,话音甫出,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多位媒体人士开始怀疑,这还是那个因为深谙中国市场,曾带领一汽丰田高速增长,并因此而升迁的毛利悟吗?原因很简单,如今合资企业做自主品牌已经成了中国政府鼓励的方向,日系三强中的另外两家——日产和本田的合资自主品牌都已经发布,并亮相了量产车型。

     难道丰田还要像上次推混合动力一样,因为没有把握住政策的脉搏,而深陷后续车型暂停引进的尴尬?如果是这样,只能进一步证实丰田真的不会讨好政府,无论是美国的召回门,还是中国的混合动力车事件。

     但毛利悟有自己的解释:“因为丰田品牌还没有做到最好,市场占有率还不高。”这个解释同样惊人,原因是,丰田曾位居全球老大,其“丰田生产方式”为全球膜拜。

     而这样“保守”背后,面对2011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毛利悟却用几个数字为丰田中国的2011年贴上了真正的保守标签,“我们努力实现90万辆销量。”按2010年丰田中国销量80万辆,2011年向90万辆的目标“努力”来算,设定增速只有7%左右,远低于业内普遍认为的2011年中国车市增长15%左右的幅度。

     虽然有中国政策的倾斜,虽然日系三强之中,本田和日产都在中国市场建立了合资自主品牌,其中,本田旗下合资公司广汽本田的合资自主品牌理念的首款产品即将上市,但是,毛利悟却表示,丰田中国未来几年之内不会发展合资自主品牌。

     毛利悟认为,丰田汽车合资品牌的产品占中国整体市场也不过5%,合资品牌首先应该成为备受信赖的品牌,在中国来讲,还需要花时间让更多的消费者提高对合资品牌的认识和信赖程度。他表示,到了“大家特别向往丰田这个品牌,并认为它是一个很好的品牌”的时候,就是丰田发展自主合资品牌的时机,这样自主合资品牌才能达到非常受青睐的地步。

     事实上,随着中国汽车消费需求的次第释放,合资自主被认为是迎合二三线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通过合资自主,合资企业可以顺利地进入之前自主品牌占主导的市场区间,从而开拓新的市场空间。除了本田、日产、通用等已经建立合资自主的外资品牌,大众、标致雪铁龙等均有意发展合资自主。

     但面对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毛利悟却表示,丰田的核心思想是以保证丰田产品品质为前提,今后会生产更加物美价廉的产品。现在丰田的重点是通过60%~70%的中高端车型(丰田在中国1.6升以下小排量车型占30%左右),来让消费者认同丰田的高品质和高技术。

     毛利悟表示,丰田在中国可能不会生产五六万元的车,对于像奇瑞等中国厂商生产的便宜车型,丰田会加大研发的力度,但是这种价位的车型可能没有。“我们不是一下就跟中国本土厂商去比较,而是首先和欧美合资企业去比较,一步一步地把价格降到八九万块钱。”

     为此,丰田汽车在中国成立了独资研发中心和合资企业内的研发中心,对合资公司进行技术支援。同时,不断开放供应商体系,发展本地供应商,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但一段时间内,坚决不会在两个合资企业搞自主品牌。

     对于丰田这样的决策,有人投了赞成票,认为丰田稳健、保守,其希望谨慎地走出“召回门”阴影。也有人投了反对票,认为丰田仍然是利润至上的企业,其品牌线较长,因而担心合资自主冲击其自身低端车,并可能拉低其售价。

     熟悉丰田的人认为,反对与赞成的理由都是丰田考量的,但担心丰田这样明确表态后,在中国政策鼓励合资自主的背景下,会失去“政府缘”。对此,毛利悟却未作更多解释。他能给出的答案是,借助品牌信赖度的恢复,促进销量增长。

     一位丰田汽车相关人士分析,2008年中国车市销量为938万辆,但2010年就达到了1800万辆,2年时间几近于翻番。可以说,丰田未能很好抓住 2009年和2010年车市的爆发式增长。也因此,丰田认为经过了这两年之后,车市基本上进入了一个稳定增长的态势,再去采取激进的发展战略已经没有必要。
 

关键字:丰田 

加入商都车网购车团,享最大团购优惠!

网友评论
更多热点车型
更多试车视频
推荐新闻
更多热门专题
关于商都车网版权声明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诚聘英才网站地图